7月17日,青岛市即墨区召开海洋研学企业座谈会,副区长盛鹏出席会议。会议旨在集思广益,推动区域海洋研学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作为重要研学基地代表参会并作专题汇报。

(会议现场)
青岛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王佳佳在汇报中重点展示了依托天津大学科研优势打造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研学体系。其中,“海燕”号水下滑翔机课程尤为亮眼——该装备保持着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凭借真实参与国家重大观测任务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硬核背景,年均吸引超3000名学生参与。青岛院同时直面发展瓶颈,指出当前存在市场宣传薄弱、课程学术性与趣味性待平衡、校地合作粘性不足及资源辐射有限等关键挑战。

(青岛院代表参会)
针对难题,青岛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1.构建区域联盟网络:倡议联合政府、高校、企业成立“海洋研学联盟”,策划“海洋科技开放日”等品牌活动,并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海洋科技+文化体验”跨区域路线;
2.深化校际合作机制:建议与教育部门共建示范基地,建立“需求-响应”敏捷课程开发模式,并设立研学奖学金优化生源结构;
3.打造阶梯式课程体系:推动开发“天大科创教育”分龄化课程,将高校尖端科研资源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可参与的成长阶梯。
青岛院的务实建议获得积极反响,副区长盛鹏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技术引领作用,强化政企学研协同,重点破解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瓶颈,合力擦亮即墨海洋研学品牌。文旅、教体、蓝谷管理局等部门及通济、鳌山卫等街道负责人参与讨论,表示将协力落实会议成果。
此次座谈会为即墨海洋研学产业注入新动能。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以扎实的科研底蕴与前瞻的发展思路,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教育的担当,更通过精准建言,为构建区域协同、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海洋研学生态提供了“天大智慧”。
供稿人:李伟;校稿人:厉琳